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是生态环境部直属的公益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生态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农村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流域水污染生态治理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建有“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治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在相关领域具有国内一流的科研实验条件。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现根据工作需要,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收条件
(一)近3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已出站的博士后,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
(二)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学术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尽心尽责地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
(三)具有良好的英语(或其他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四)符合各研究方向的具体应聘条件。
二.研究方向
(一)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布局技术
研究任务:1、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分析;2、生态廊道构建技术。
应聘条件:生态学专业,熟悉RS和GIS,具备较好的分析能力,熟练生态模型优先考虑;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SCI论文1篇以上,具较强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
合作导师:高吉喜研究员
(二)草地退化修复技术
研究任务:1、草地退化监测与诊断;2、退化草地生态修复。
应聘条件:生态学或草原生态专业,有野外工作经验,能胜任长期野外工作;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SCI论文1篇以上,具较强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
合作导师:高吉喜研究员
(三)司法鉴定与环境损害评估技术研究
研究任务:1、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2、环境污染经济核算方法与理论研究;3、海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方法与环境损害评估研究。
应聘条件:有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海洋环境类等相关专业背景;了解环境损害评估的相关法律体系及环境公益诉讼的,有一定的环境案件的经验;发表了相关的SCI论文或申请了相关专利成果,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导师:赵克强研究员、张后虎研究员、焦少俊研究员
(四)生物多样性观测与保护研究
研究任务:1、生物多样性观测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研究;2、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规划、设计与相关技术研究。
应聘条件:生态学、生物学、统计学等相关研究方向;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SCI论文1篇以上,具较强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适应出差工作。
合作导师:徐海根研究员
(五)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系统构建
研究任务:1、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与成果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2、流域水环境模型评估验证关键技术研发与支撑平台构建;3、典型流域水专项成果评估与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平台业务化应用。
应聘条件:有水文水力学专业背景,有水环境数学模型或环境管理系统平台构建研发经历,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系统软件开发能力者优先。
合作导师:李维新研究员、刘庄研究员
(六)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研究任务:1、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2、村镇垃圾处理体系构建与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研究;3、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应聘条件: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微生物等相关研究方向;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SCI论文2篇以上,具较强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合作导师:张龙江研究员
三、申请程序
(一)报名
凡申请来本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请通过信件或邮件提交下列材料:
1、自荐信与本人简历;
2、博士学位证书(或博士培养单位出具证明,确认进站前能获得博士学位);
3、博士学位导师推荐信;
4、公开发表的论文清单、两篇代表性论文全文和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中英文各一份);
5、其它可以证明本人知识、能力、水平、业绩的相关资料。
上述材料如果以电子邮件方式递送,在面试时应带上原件,书面申请材料恕不退还。
(二)资格审查与面试
按岗位要求和招聘条件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初审,通过者将被电话通知到本所进行面试。
四、待遇与条件保障
根据国家和我所的有关规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原则上为两年,本所提供科研经费保障和科研实验条件;招收的博士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进站三个月后待遇参照在职中级职称人员;其行政、工资、组织等关系均按规定接受我所的统一管理。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子 刘茹
电话:025-85287626 025-85287212
传真:025-85287626
E-mail: lizi@nies.org
通讯地址: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邮编:2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