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与文化 > 学习园地 > 学习园地
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新污染物治理与学科发展(石利利)
发布时间:2021-05-04
来源: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字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通过本期系统深入的学习,使我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3新”,即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历史发展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孙书记讲话】。深刻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理论武装,做到“知行合一”,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升科学理论水平,指导应用实践,将中心发展、学科谋划与各项业务工作统一到生态环境部与所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是现阶段和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心的工作重点。具体体会如下:

1、把握新发展阶段,科学谋划“十四五”目标任务与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呈现许多新特征。与此同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大气雾霾、黑臭水体”等看得见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的现象并未根本改变,现有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管控制度尚未建立,新POPsPPCPsEDCs等新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不断显现。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从新发展阶段出发,对表对标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历史方位中,找准南京所与化学品中心的坐标和定位,科学谋划“十四五”目标任务,以坚持学科优势,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平台与国内一流的学科团队为方向,围绕基础研究、管理支撑与成果转化3个方面,发展化学品与农药环境危害测试鉴别技术体系,创新新污染物毒效应与环境代谢机制表征方法;开发化学品环境与健康暴露评估技术,开展优评/优控物质/新污染物筛查监测与风险评估;拓展新农药环境归趋与生物毒性测试与生态风险评估咨询业务,开发二噁英等POPs环境监测技术服务等新业务,有力支撑国家与地方新污染物治理与有毒有害物质风险管控。

2、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新污染物治理行动

新发展理念,就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防治攻坚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与重要保障。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聚焦“减污降碳”总要求,二是落实“三个治污”方针【孙书记讲话】。坚持系统观念。要在强化末端治理、过程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源头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看得见的污染向看不见的风险转变,两手抓好末端污染治理与前端污染预防,实现标本兼治。“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环境风险管控,是实现前端污染预防的重要手段,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也是目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把握“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契机,做好下列两方面工作:

1)加强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新污染物指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目前已在环境中明确存在,但因其生产使用历史相对较短或发现危害较晚,尚缺乏有效管理的所有污染物。新污染物可能具有多种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富集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与传统污染物的环境监测相比,新污染物存在监测对象不明确、大多数情形缺乏监测方法标准,以研究型监测为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的新要求,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在现有化学品环境研究基础上,从发现问题、评估风险、管控成效评估的目的出发,研究开发靶向非靶向高通量高灵敏筛查技术,建立基于高分辨气质/液质的新污染物超高灵敏检测方法,加强新污染物环境筛查监测、风险评估监测能力、跟踪监测能力,加强优评/优控物质环境暴露监测与风险评估研究能力,支持推动新污染物治理行动。

2)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评估与治理试点。围绕重视新污染物治理要求,以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监测、环境风险评估及新污染物基础研究为重点,共同负责编制全国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方案,协助固体司修改完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开展优先评估化学物质的环境监测,跟踪优控化学物质的环境暴露与风险水平;根据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及环境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新污染物监测、筛查、评估和治理试点,形成相关的试点工作方案,为新污染物治理行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3)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做出新贡献

正确理解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它“是什么”、“不是什么”。首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不是被动应对和权宜之计。其次是,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其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从我们的实际工作来看,一方面,中心的学科发展应打破既有的农用化学品与化学品学科“自我小循环”界限,尊重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构建环境化学(暴露科学)与环境毒理学科新格局,建立从筛查水平(暴露计算)、半定性水平(实验室模拟)到确认水平(环境监测)的环境暴露科学体系,探究农药、化学品与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与机理机制;发展基于本土生物的毒性测试技术,构建分子、细胞、个体与系统水平的毒性研究体系,揭示农药、化学品与新污染物的特征性毒性效应及致毒通路与分子机制,精准评估生态环境风险。另一方面,要从传统的农药环境,向EDCsPPCPs、新POPs及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的毒作用机制、监测评估与污染治理发展,推动建立新污染物治理评估技术体系,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