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修复研究基地(江阴)是在某历史遗留农化地块上建立的集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科普教育一体化的野外科研平台。基地将75亩风险管控中的有机污染场地作为“实训场地”,致力于支撑各类科研项目的现场“实训”小试、中试及应用示范与技术推广。2024年以来,在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组织和协调下,“土壤与地下水重非水相液体(DNAPLs)精细刻画关键技术”等3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将应用示范场地落地江阴基地。
3月28日,我所参与的“土壤与地下水重非水相液体(DNAPLs)精细刻画关键技术(2023YFC3706000)”项目团队在项目首席专家河海大学王锦国教授的带领下,调研了基地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项目组拟利用基地存在DNAPLs的污染区,开展污染精细刻画相关技术研究。
王锦国教授带领项目组现场交流
4月8日—4月12日,在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马瑾研究员的带领下,“土壤与地下水多要素协同作用的环境基准制定方法(2023YFC3708700)”项目团队30余人在基地开展现场踏勘、试验方案论证、样品采集等工作。
马瑾研究员带领项目组现场交流、试验
5月31日,“场地非均质含水层污染物时空演化的高精度表征(2023YFC3706500)”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袁松虎教授一行对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并计划在基地开展氯代烃迁移转化与修复的应用示范。
袁松虎教授与项目骨干现场踏勘
江阴基地“实训场地”是典型农药化工行业土壤及地下水有机复合污染(苯系物、氯代烃等)的代表,也是我国探索、实践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的先驱。基地试验条件成熟,集成“现场采样-地球物理探测-实时监测-原位修复”全产业链优势技术装备,有效解决特定技术落地的配套技术支撑难题,保障上下游不同细分领域行业技术专家定向攻克技术瓶颈,为专项技术实地验证提供最坚实的硬件支持。我所土壤中心张亚副研究员、杨璐副研究员等多名专家可为各项技术的应用提供现场技术指导。目前,江阴基地已成为10余项科研项目研发实训场地,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江阴基地将持续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研发项目的申报、实施、成果集成提供全方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