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内蒙古呼伦湖站(湿地)
发布时间:2025-01-10
字号:

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内蒙古呼伦湖站(湿地)(以下简称“内蒙古呼伦湖站”)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境内,位于额尔古纳河流域,以呼伦湖湿地为典型研究区域,以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管理支撑能力为目标导向,力求通过开展长期、系统、多介质的定点科学观测研究,破解呼伦湖湿地萎缩、水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支撑生态环境部在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考核、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生态保护、生态质量监测等方面的重点工作。

目前,内蒙古呼伦湖站已建成水、气、土、草、冰、泥、生物等多要素观测网络,包括20余个生态系统多介质观测样点(断面),10多条生物多样性观测样线,具备地表水与地下水、大气干湿沉降、土壤、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鸟类、湿地与草地植被等观测能力。围绕呼伦湖湿地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建成西旗办事处观测主站房(总面积约343 m2),以及拴马桩(湖泊型)、乌尔逊(河流型)和乌兰诺尔(湿地型)野外观测分站房。建有环境化学实验室和环境生物实验室,配备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维荧光光谱仪、藻类自动计数仪等仪器设备150余台(套),具备CMA资质认定项目129项,其中水质分析项目89个、土壤分析项目40个。拥有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等中大型无人机、高(多)光谱、激光雷达、红外(可见)光等航空遥感观测装备,以及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植物冠层分析仪、叶绿素测定仪等植被调查仪器20余台(套)。此外,近2年新建成碳通量观测塔1座,配备1套一体式开路涡动能量闭合校验系统,自建地下水资源观测系统,可分别实现湿地碳汇高精度及地下水位高时间分辨率的自动观测。

近年来,内蒙古呼伦湖站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57项,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先后向国家和地方提交政策建议及科技报告20余份,参与完成的《关于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做好呼伦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报告》于2019年12月底报送党中央、国务院,牵头编制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HJ 1272-2022)《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 1339-2023),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和对策建议有效地支撑了呼伦湖水生态考核、水华防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等管理工作,以及《关于调整呼伦湖等湖泊水质评价考核办法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1〕41号)和《“十四五”期间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施方案》(内政字〔2021〕33号)等文件出台,得到生态环境部和地方高度认可。

此外,内蒙古呼伦湖站获批有教育部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与南通大学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合作机制,每年组织大学生暑期实训超1000人次。依托呼伦湖站观测平台,每年迎接参观调研及交流学习人员不少于50批次,平均接待参观人数超500人次。

内蒙古呼伦湖站(湿地)观测站房布局

内蒙古呼伦湖站(湿地)部分野外观测设备

内蒙古呼伦湖站(湿地)部分生物监测设备

内蒙古呼伦湖站(湿地)部分环境化学监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