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与文化 > 廉洁文化 > 环保清风
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美—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党建工作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2-05-2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号:

在生态环境部党组正确领导下,在驻部纪检监察组督导下,在部机关党委指导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守底线、做表率”为工作主线,以党建为引领,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以“党建红”引领“生态”。


谱写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

南京所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用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殷殷嘱托。深入推动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用高质量的科研服务作为践行总书记对生态环保工作重要指示批示“两个维护”的检验工作成效也成为南京所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成为南京所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美一个缩影。

一、高站位深谋划,高质量办实事

南京所党委明确,要站在如何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谋划设计工作,提出高质量政策建议,做好管理支撑;要站在如何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责任高度谋划设计工作,促进工作“落地”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站在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对生态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高度谋划设计工作,促进生态环保工作机制的顺畅。近年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业务发展,促进了管理支撑、地方服务和科学研究。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开新局,以及学史力行要求,坚持高站位深谋划,锚定把丽水打造“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目标,与丽水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紧紧围绕丽水市需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态示范创建、“两山”转化实践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丽水青山图)

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以高水平科研服务切实解决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难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指示,编制《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2020-2035年)》,制定丽水市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行动方案,编制《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管理办法》《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定导则》《丽水市党史学习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实践案例集》等,为丽水形成了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制度体系。2021年服务指导丽水市以“道法自然、和谐共生,打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实践样本”为主旨,成功申报浙江省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国家项目,成为丽水市获中央资金支持的最大单体工程。工程实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丽水经验。

二、筑牢战斗堡垒,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在服务指导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实践中抓好“四强”党支部建设着力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打造全面过硬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扬科研团队生态环保铁军精神,激发党员干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为深入推动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发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党员干部走向丽水生物多样性工作更加重要的攻坚岗位,取得扎实工作成果。科研团队还联合丽水市生态环境局、丽水学院成立了浙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立足浙西南地区全方位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南京所生物多样性党支部与丽水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党支部

共同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南京所的生态环保铁军不畏艰难险阻、一路勇往直前。他们长期奋战在丽水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一线,每年有150余天跋涉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在溪流峡谷中。他们经常在野外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超负荷工作,两栖爬行动物组同志们时常在凌晨二、三点结束一天的工作返回驻地;两个小时过后,鸟类组的同志们早早出门倾听清晨的第一声鸟鸣;哺乳动物组的同志们从清晨出发,直到中午才爬上海拔1500多米的山脊,在那里成功安放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返回驻地时,夜幕已经降临。

三、强化作风建设,扎实做好本底调查

以党建提升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之风,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扎实做好丽水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在本底调查中严格落实“定目标、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限、定责任”的“五定要求”,不断推动本底调查工作往深里走,往实处走。

本底调查的每一个数据都有源自野外的原始采集证据。近两年来,南京所在丽水开展野外工作累计3360余人天,完成2850余个样点、3150余条样线、180余个样方的野外数据收集,采集了植物、大型真菌和昆虫等标本2800余份,拍摄物种照片、视频、工作照、生境照等约10G。功夫不负有心人,野外调查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是发现了黑熊、豹猫、白颈长尾雉黄胸鹀等大量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二是1982年我国曾宣布灭绝的阳彩臂金龟又在丽水市庆元县、龙泉市和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多地被发现有稳定的种群分布;三是发现了百山祖角蟾、丽水钩瓣叶蜂、皱盖油囊蘑等7全球新物种。

四、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数字赋能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率先研发了丽水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了生物多样性公众参与网络平台—“守护‘浙’自然”。丽水构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AI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和数字监管系统,研发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指数,建设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丽水市智慧监测体系将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领域数字赋能、创新发展的新亮点,为实现生物多样性常态化监测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撑率先将环境DNA、AI图像识别、激光雷达等先进技术应用到丽水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中。

在生态环境部生态司指导下,南京所为国家提供高质量管理支撑,牵头编制了二十余份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行业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发布并指导全国各省市实施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工作。

五、坚持人民至上,拓宽生态产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做好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基础上,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探索创新提出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编制的《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定导则》成为国内第一份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的技术规范文件。同时,指导当地政府建设龙泉市住龙和庆元县坑里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并率先发布丽水“十佳观鸟点”。下一步,将在丽水打造集生物多样性体验、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生态价值转化新业态,引导生态旅游产业向高端自然体验方向发展,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途径提供新样板,为当地努力走出符合实际、具有山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之路开创新的路径。

六、做好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

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着眼提高社会公信力、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形象,做好丽水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近年来,南京所承办了2020年浙江省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1年浙江省6·5环境日等大型宣传活动,组织了丽水市首届和第二届鸟类观察邀请赛、丽水市大型真菌摄影大赛等公众活动。南京所在浙江丽水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学习强国、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宣传,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初心如磐担使命,重任千钧再出发。下一步,南京所将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把丽水打造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的目标,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引领丽水生态环境美丽蝶变的标志性工程,开拓创新,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


生态环保铁军在革命老区践初心

南京所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走向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丽水地区,秉承“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在丽水地区践行“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精神。

南京所的生态环保铁军在丽水生物多样性调查一线践初心、担使命,以调查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他们撰写的政策建议被中办和国办采纳,他们撰写的论文被《Science》刊发。他们把党旗高高飘扬在革命老区,把科研论文写在丽水大地上。

年轻博士扎根山区,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

今年32岁的吴延庆博士,常年扎根在浙江丽水革命老区,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无数次辗转在深山老林里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陪伴他们的是漫漫黑夜,是山涧溪流,是坚守和观察。

2020年6月15日深夜,他们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长途跋涉、翻沟越岭,来到丽水庆元县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的一处溪沟,默默坚守到次日凌晨两点,终于寻觅到了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

(吴延庆博士开展两栖动物调查,拍摄物种照片)

轻伤不下火线,名“凡”人不凡

雍凡同志,名“凡”人不凡。丽水山区深林中的山脊、峭壁上布置着上千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正是雍凡和同事一起布置的,相机全天二十四小时记录着山林里生活的野生动物。

(雍凡同志在丽水龙泉市龙南乡双溪村攀爬山坡)

2021年9月10日雍凡同志在丽水龙泉市龙南乡双溪村安装红外相机时,因劳累过度,摔伤了胳膊,缠上绷带,便又立即返回工作岗位。他不畏严寒酷暑,常奔波调查一线,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他经常说:“我名凡,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在平凡中坚守,因坚守而变得不平凡。

“走到哪就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到哪”

“你看,穿白衬衫带黑领带,叫起来啾叽-啾叽-啾-,它叫大山雀……”,张文文同志正在给丽水庆元坑里生物多样性体验馆参观的小朋友、大朋友们讲解鸟类知识。2022年2月22日,这一天正是体验地开馆的日子,她看到当地群众参观体验馆时的兴奋和充满渴望的眼神,觉得两年来为筹备开馆熬过的无数个通宵达旦,在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为了更好的向社会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张文文同志长期深入调查一线,拍摄《生多24小时》宣传片,荣获“2020年度优秀生态环境宣传产品”。她撰写的20余篇宣传材料,通过COP15中国馆向世界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与智慧。

(张文文同志在世界环境日讲解生物多样性知识)

“我们走到哪里,就应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到哪里”,这是张文文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群众打开走进自然的一扇门—南京所创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

南京所科研团队在长期的野外开展调查与保护工作中,发现凡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往往是交通不便、较为偏远的山区。如何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时既能充分挖掘当地物种资源,又能为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成为科研团队长期以来孜孜不倦、探索“我为群众办实事”最为紧要之一。科研团队开拓创新,在山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为丽水群众打开了一扇走进自然的大门。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它不单单是一个博物馆,也不仅仅是一个室外公园,它将室内生物多样性体验馆和室外生物多样性体验区相结合,并配套有专业的生物多样性体验课程。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也是区别于现有展览馆最大的特色。

(丽水庆元坑里生物多样性体验馆)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搭建了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行踪隐秘,形形色色的植物难于辨识,在我们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横亘了一道鸿沟。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让丰富多样的自然“精灵”以简单直观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有助于广大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浙西南山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缺乏生物多样性知识体验的场所,南京所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坑里、龙泉住龙两处山区小镇建设体验地,为山区人民提供了接受生物多样性科普知识的机会,为山区青少年和儿童搭建了第二课堂,让深处山区的群众们同样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众文化服务

(丽水龙泉市住龙镇学生参观体验馆)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拓宽了“两山”转化的路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全域发展相结合,围绕体验地建设,打造科普场馆设计与建设、体验地周边产品研发、研学生态旅游、亲子自然教育、文化与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转化、为当地努力走出符合实际具有山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之路开创新的路径。


突破性成果:发现7个全球新物种

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南京所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丽水市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发现了7个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百山祖多足摇蚊、丽水钩瓣叶蜂、丽水刺背三节叶蜂、丽水吉松叶蜂、皱盖油囊蘑、丽水丽丝盖伞。

截至日前,南京所科研团队正在丽水地区开展其他疑似新种的鉴定工作,调查成果有望新突破。

 

(百山祖角蟾)

 

(百山祖多足摇蚊)

 

(丽水钩瓣叶蜂)

 

(丽水刺背三节叶蜂)

 

(丽水吉松叶蜂)

 

 

(皱盖油囊蘑)

 

(丽水丽丝盖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