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队伍 > 科学家风采
科学家风采|土壤中心龙涛:致广大而尽精微
发布时间:2023-08-28
来源: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字号:

龙涛,研究员,2010年入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所),一直从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工作,现任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赤胆忠心的“海归”

龙涛是一名资深“海归”:2003年,刚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的他便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前往康涅狄格大学攻读环境工程博士学位,并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后在弗吉尼亚大学、塔夫茨大学担任助研博士后,在环境工程领域逐渐小有建树。直到2010年,那时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然而,局部地区存在农田污染导致粮食重金属超标,城镇退役工业用地的遗留污染严重影响土地再次开发,国家亟需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方面的专业技术和人才。龙涛毅然归国,加入南京所这个大家庭。从此,他扎根祖国,将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倾注到大江南北。

硕果累累的“头雁”

13年的时间,龙涛已经从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成长为南京所的学科首席专家和业内知名的领军者。他充分发挥着“头雁效应”,带领团队持续开展相关前瞻性和战略性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服务于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事业。他先后主持“十二五”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较早致力于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技术的研发,探索建立了层次化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显著提升了我国场地土壤风险评估技术的本土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水平;主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全国200个土壤污染修复试点项目的技术指导与成果总结,编写完成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手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手册》两部重要专著,为我国有机污染场地的土壤地下水管控与修复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此外,他组织制修订污染场地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土壤修复系列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多项地方标准,参与编制了我国第一个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国家标准,参与起草“十四五”土壤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基准工作方案等,为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

 

尽职尽责的“土壤医生”

作为生态环境部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南京所承担了多项国内重要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包括一些污染事故应急现场都留下龙涛和土壤中心同事的身影。2015812日,天津港发生“8·12”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环境监测,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南京所迅速作出反应,由龙涛带队,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协助土壤、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修复工作。面对极其复杂的环境,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核心区及周边进行网格式排查、取样分析。他们不放过任何细节和疑点,精细的前期工作为后期制定科学的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降低了事故的潜在环境影响。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调查现场(左二为龙涛)

 

尽心知心的“龙老师”

除了自身工作外,龙涛还担任着河海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校外博士生导师。他尽心尽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他经常组织学生讨论,并亲自教授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野外工作时,他带着学生一边调查,一边现场指导与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龙涛总是与学生面对面,就论文的措辞、语法、思想、逻辑、结构等方面逐字逐句指导。在他看来,做好人才培养也是重要的本职工作。龙涛经常和学生开展谈心谈话,与他们交流自己的人生阅历、学识和认识。已博士毕业并留在南京所工作的张晓东回忆,龙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亲切关爱,他的教导如春风化雨一般,让每一位学生都受益无穷。

龙涛带领学生现场踏勘

和蔼可亲的父亲

从翩翩少年到稳重成熟,不惑之年的龙涛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常常教育孩子们“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他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的奋斗,践行着生态环保铁军的使命担当。由于工作需要,龙涛经常出差在外,有时候一出去就是一周甚至一个月,但孩子们对这个“不着家”的父亲并没有陌生感,相反,在他们的眼里,和蔼可亲的父亲是他们最好的人生导师。在龙涛的培养与鼓励下,孩子们从小积极关心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立志长大后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