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队伍 > 科学家风采
工程中心徐建:愿以风华作毫素,构画山川锦绣图
发布时间:2025-03-28
来源: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字号:

徐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南京所工程中心绿色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室主任。2008年进入南京所,一直致力于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绿色修复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相关工作,现为生态环境部科普专家,担任全国土壤环境管理培训专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专家,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南京大学紫金全兴环境基金杰出校友(青年)奖,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十年一剑,护卫祖国沃野良田

2018年的8月,对于徐建而言极为难忘:

8月1日,《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提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土壤精准防控奠定重要基础。

8月31日,我国第一部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全面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徐建同时是这2项标准1部法律的主要参与人。那个月,距离徐建加入南京所大家庭恰好10年。回顾他刚刚加入南京所时,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正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土壤污染防治提上重要日程。2008年初,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京召开首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同年,原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土壤的朴素定义,也定义了徐建的奋斗目标: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守住祖国的沃野良田,孕育出健康的农产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安心。怀揣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马不停蹄地奋战在科研一线,并在工作中崭露头角:除了参与《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制定外,他参与其他标准、办法制修订工作10余项,提交各类政策建议近10件,在全国土壤环境管理培训会上授课10余次,前往20余(市、区)开展定点帮扶和技术指导。由于表现突出,他获得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表现突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徐建在学术论坛作报告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徐建表示,南京所注重人才培养,为他提供了展示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是他成长的“良好土壤”。他也由一名业务骨干成长为团队领队——2020年,当选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研究室首任研究室主任;2024年,转任绿色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室主任。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承担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与自行监测等项目200余项,通过梳理在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监管“难点”“堵点”“盲点”,为我国在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监管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团队致力于探索土壤及地下水从“源头防控”到“末端治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与绿色修复工程修复技术体系。通过开展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土壤污染防治能力提升,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溯源、精准识别,绿色修复功能材料与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科研成果并在多个企业得到成功应用

徐建在石化企业现场调研

截止目前,团队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在Water Research等高水平期刊发表高质量SCI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2024年,在南京所组织的研究室考核中,团队名列前茅,获评“优秀”等次。

铁军风采,闪耀西藏雪域高原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善后等工作”。生态环境部立即响应,迅速组建技术专家组,调度地震周边尾矿库分布及设施运行情况,支持指导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开展尾矿库环境污染隐患排查。

徐建作为技术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进驻震中地区。这是他第一次踏入青藏高原,无暇体验雪域高原的神秘壮丽,他和团队立刻投入紧张的震后环境应急指导和帮扶工作。当时,他们所在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天气寒冷氧气稀薄,不同震级的余震频繁。他们克服了工作条件苦、体力消耗大、高原反应强、工作时间长困难,争分夺秒开展现场调研、专家会商方案制定,为防范化解地震次生环境风险隐患、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提供了坚实支撑,得到生态环境部领导的表扬。

在问及面临高原艰苦条件时的感想时,他说,“作为一名铁军战士、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在组织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冲上去,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为了守护雪域高原的生态安全,为了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付出再多都值得”。

徐建在日喀则开展震后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如今,徐建和团队正为服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而奋力拼搏,用青春和智慧书写着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使命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