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全国首个科普月活动号召,推动科研与科普深度融合,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于9月21日上午成功举办 “土壤探秘:走进看不见的脚下世界”科普月特别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共吸引约40组市民家庭、近百人参与。
活动伊始,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陈樯作主题科普讲座《土壤的奇妙物语》。他以生动有趣的语言,系统介绍了土壤的结构与组成、形成过程,以及土壤污染与治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将专业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解。现场互动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小朋友们踊跃提问,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随后进行的“微观世界大发现”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周紫燕博士的专业引导下,现场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播技术,将土壤样本中微小而活跃的世界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小朋友们直观地观察到植物根尖的 “营养输送网络”、真菌的 “隐形菌丝”、草履虫的纤毛与伸缩泡,以及蚯蚓切片中的体壁肌肉和消化管。高清镜头不仅生动展示了土壤微观世界的奇妙,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这些 “微观居民” 对土壤健康与生态循环的重要作用。
在“我是小小土壤学家”环节,小朋友们踊跃发言,用充满童真的语言表达了对土壤的新认知及珍惜保护的愿望。龙涛研究员在活动总结中强调了保护土壤资源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深远意义,并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共同守护脚下的家园。
本次开放日活动是重点实验室履行科普社会责任、推动科研成果科普化的一次成功实践。活动不仅普及了土壤科学知识,提升了公众的环境素养,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热爱自然、保护土壤的种子,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