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所化学品中心在长江饮用水源地全氟化合物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drinking water sourc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Human health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为题,于2021年5月发表在国际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Volume 218, 2021, 112289)上。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目前全球密切关注的一类新污染物。由于缺少评估标准,全氟化合物对人体和野生动物的风险未能全面评估。虽然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发布一些健康指导值,但局限于全氟辛基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两种物质,其他多种全氟化合物风险仍无参考标准,这使得全氟化合物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管理缺少依据。
我国持续致力于长江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保护。长江水质关乎我国饮水安全,尤其是分布在长江干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由于工业发达、人口密集,长三角区域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污染风险亟需评估。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以长江江苏段二十余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例,开展了三年跟踪调查研究,利用HPLC-MS/MS分析技术对水源水中17种全氟烷基酸进行了监测,探讨了长江水源地中全氟烷基酸的赋存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饮用水源地中17种全氟化合物浓度最高可达128 ng/L,PFOA、PFBA、PFBS、PFHxA、PFOS等全氟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所有水源地中,其中环境浓度最高的是PFOA,最高赋存水平可达45 ng/L。PFOS受到国际管控和产品淘汰,其平均环境浓度仅为1.2 ng/L。空间分析表明,水源地中全氟化合物分布总体均匀,但在氟化工园区附近显著升高,且主要化合物为六碳结构的PFHxA。时间趋势分析表明,自2018年以来,全氟化合物总体污染负荷无显著变化趋势,但短链全氟化合物PFBA和PFBS环境负荷轻微加重。

图:三种暴露场景下水源水中PFASs的健康风险
为了评估水源水中全氟化合物健康风险,研究对饮用水途径的全氟化合物暴露水平进行了估算,利用哺乳动物毒性效应推演了8种全氟烷基酸风险参考剂量,并评估了三种暴露场景下人体健康风险。研究表明,人体健康风险主要来源于PFOS造成的免疫毒性和PFOA造成的生殖毒性、肝脏毒性和发育毒性,但目前风险程度较低。为了评估全氟化合物对长江水生动物的生态风险,研究对两种暴露场景下10大类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对长江水生动物而言,风险主要来源于PFOA和PFBS,敏感物种包括蠕虫类、软体动物类和鱼类。这一研究为我国水环境开展全氟化合物污染监控、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了系统评估框架。
同时,基于研究形成的监测方法,研究团队编制的地方标准《水质 17种全氟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B32/T 4004-2021)》已于2021年3月正式发布,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首个全氟化合物相关技术标准,将在“十四五”期间为全氟化合物水质安全监控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图:两种暴露场景下PFASs对10大类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
文章第一作者为张悦清博士,通讯作者为孔德洋研究员。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76513210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