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要览 > 科研动态
《中国环境报》报道我所承担的珠海市“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工作
发布时间:2023-04-06
来源: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字号:


4月4日,《中国环境报》报道了南京所土壤中心承担的珠海市“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工作。本项目自2022年8月开始实施,由珠海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包括地下水污染风险源摸查、典型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重点污染源(简称“双源”)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明确工作重心,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该项工作以珠海市地下水赋存特征及污染源类型为基础,以珠海市地下水环境管理需求为目标,汇总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以及珠海市排污许可等五个方面资料,将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工业集聚区、加油站等六种对象作为调查重点,结合企业成立时间、生产工艺、原辅材料毒性和迁移性能、污染物排放特点、企业重点区域防渗情况、企业所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初步确定了12个危险废物处置场、10个工业集聚区、1个垃圾填埋场以及2个工业污染场地在内的潜在地下水污染场所名单。

“双源”清单中的重点关注企业和重点区域调查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项目组由点及面,从企业环评资料、产排污资料、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等材料入手,抽丝剥茧,逐条梳理,在全市范围内定点追踪地下水污染的“可疑目标”。与此同时,项目组还通过建立地下水监测井,污水排放口采样分析,收集多层次土壤样品等方法,拉起了一张针对重点关注对象地下水环境监测网。通过这个监测网,可以精准识别关注对象的特征污染指标,立体化追踪污染物。

日前项目组已经完成了6个工业污染源、1个工业集聚区的现场调查工作。在此期间,项目组共设立了64个地下水监测井,并对136个土壤样品的37个指标以及64个地下水样品和21个排污口废水样的47个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项目组还将按照丰、枯水期进行地下水的样品采集与监测。

 

1 项目组对现场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

理论联系实际,多方法科学制定污染治理调查方案

自今年3月21日起,项目组联合珠海市环保与生态协会,开展了“双源”地下水调查的现场核查工作。项目组在对5395家企业、117家加油站、30家污水处理厂、11家医疗废物处理厂等调查对象的152项指标进行统一汇总后,建立起重点关注企业的“观察录”。

 

2 项目组在重点核查企业内进行污染信息核实工作

项目组在现场核查过程中,通过开展资料收集和实地踏勘,细化各高风险污染源的位置、年限、生产状况、产排污信息、水文地质条件、周边敏感受体分布等信息,建立起基于“源-途径-受体”的综合污染源风险等级评估体系,对所有污染源进行风险评定,确定综合环境风险,最终建立一份地下水“高风险污染源”清单,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落实地下水环境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做实技术支撑,实现地下水污染防治科学精细管理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对珠海市6570个调查对象的统计数据进行精准筛查,汇总了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水排放量等14个综合指标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地下水污染特征指标,刻画高风险企业肖像,力争做到认真严谨、不错不漏。同时为统一技术要求,便于各采样小组开展现场工作,设计了高风险污染排放企业观察板、重点污染物分类识别库等分析表格,切实保障现场核实工作做实做细。

四月的珠海已经逐渐步入夏季,天气炎热、潮湿多雨。每到一家企业,项目组都会耐心向企业解释本次工作目的以及对珠海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义,介绍我国及广东省地下水环境管理政策。开展本项工作的同时,项目组还不时向企业介绍企业污染源头防控的重要性,希望企业能够积极响应,共同推进珠海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图3 开展人员访谈与现有地下水监测井核查与登记

扭住“双源”,加强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

下一步,项目组将在珠海市生态环境局的统一部署下,继续完善地下水污染企业的“图谱库”,完成部分高风险污染源地下水监测网建设工作,夯实珠海市“双源”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基础,为珠海市实现地下水“分区管理、分类防治”的污染防治体系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项目组讨论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