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8日,挪威环境局和挪威自然研究所、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一行5人赴内蒙古锡林郭勒、赤峰等地开展了中挪“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进展中期现场考察。我所李维新副所长及土壤中心、生多中心和生态文明中心的相关任务负责人陪同调研,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及赤峰市、锡林浩特生态环境局等派员参与调研。
挪方专家先后赴锡林浩特、阿巴嘎旗、克什克腾旗等地,考察了河口湿地保护与恢复试点工程、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道路沿线动物通道和植物多样性,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座谈交流。
李维新副所长、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韦和章副厅长陪同调研了达里诺尔湖岸区盐碱地生态修复和土壤碳固存示范样地,听取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恢复示范工作进展、修复成效及面临挑战等相关汇报。目前,该示范样地植被平均盖度已超过50%,植株最高高度超过70cm;除先锋植物碱蓬外,其他物种占比明显提升;样地已成为野兔和鸟类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挪方专家对样地修复成效予以肯定,表示应持续开展样地监测、深入挖掘生态修复技术、系统凝练生态恢复战略,为类似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可复制的方案。
下一步,项目组将继续按计划加快推进工作,加强多方协作交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凝练更多成果,共同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定和地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