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 月 19 日,贵州赤水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赤水站”)揭牌仪式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举行。仪式由赤水站负责人张昊楠主持,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邹长新、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莉出席仪式。
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加了“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赤水站调研座谈会”,听取了张昊楠关于赤水站监测工作情况的汇报。
邹长新充分肯定了赤水站多年的监测基础和科研成果产出,强调了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重要意义,并对下一步站点建设提出了明确方向。他指出,作为赤水站建设牵头单位,南京所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支撑“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依托自身在自然保护地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基础优势,用好监测数据,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强化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有力支撑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美丽贵州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陈莉肯定了南京所、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共建单位的技术实力,她表示,省厅将进一步加强与南京所的合作力度,希望南京所牵头统筹协调好生态质量监测任务,依托南京所技术优势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切实把总书记近日视察贵州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生态保护实效。
会后,邹长新、陈莉一行实地调研了赤水站实验室、博物馆和金沙生态质量监测样地。
贵州赤水站建有3公顷“数智化”森林样地(75个小样地)、20余个卫星样地或样带、30余条动物监测样线和红外相机监测网络,配套了微型气象站等监测仪器设备;设置有6个鱼类多样性监测点,配备有同位素质谱仪、回声探测仪、科考船等先进鱼类生物学和生态学调查研究设备。此外,赤水站还拥有低空无人机高精度航测、长测程多平台激光雷达扫描、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遥感数据处理等“天地空一体化”“数智化”监测分析能力。
截至目前,南京所已牵头或参与建设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17个,占已批准建设总数的10%,分布区域涉及12个省份,涵盖森林、湿地和草地等6种生态系统类型。下一步,我所将继续高水平开展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申请和建设工作,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修复监管、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贵州省厅监测处、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桫椤保护区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贵州茅台集团相关负责同志,我所科技处、保护地中心、流域中心等专家参加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