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部门 > 化学品生态效应与污染防治研究中心 > 部门设置
化学品生态效应与污染防治研究中心
字号:

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治研究室

主要开展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与污染控制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农药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归趋、环境毒理及生态效应农药环境安全与风险评价技术;环境激素类农药识别筛选与污染过程;农用化学品减量与污染控制技术。现有科研人员27名,其中研究员2研究员5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3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1人。承担了十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任务,完成几千项农药环境安全研究专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为国家农药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近10年发表相关论文200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专利70多项,发布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化学品危害鉴别与暴露评估研究室

围绕化学品危害测试与鉴别、环境暴露模拟、新污染物监测与风险评估开展研究工作。重点开展体内外生态毒理测试及计算毒理预测研究,研发内分泌干扰物(EDCs)等新污染物鉴别评估新技术;开发PBT/vPvB智能筛选评估信息系统、化学物质环境安全基础数据库,提出重点行业高关注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建立与发展化学物质环境排放与暴露评估技术体系,开发STP与多介质暴露预测模型与软件工具;开发了涵盖1000多种新污染物非靶/靶分析检测技术,并开展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为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与新污染物治理提供重要科技支撑。现有科研人员15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6人,1人入选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2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人任生态环境部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专家委员。近10年承担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30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部,授权专利60多项,制定30多项国家/环保标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有毒有害物质环境健康研究室

围绕国家环境健康管理的总体要求,以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技术支撑能力为核心,主要开展环境与健康热点问题研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环境健康风险监控、新污染物人体暴露及健康影响、新污染物特征性毒性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已建成极具特色的环境与健康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现有科研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

重点行业污染控制研究室

围绕国家环境管理需求,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控制技术与排放管理技术研究,是生态环境部农药等重点行业环境管理技术支持的主要机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农药行业污染控制技术及有毒有害污染物去除新技术农药等重点行业排污许可及综合整治管理技术重点行业污染物识别、产排污核算及综合毒性评估技术。承担了几十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SCI论文30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21项,发布标准5项,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1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1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长三角新污染物测试与评估重点实验室

为夯实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基础,有力服务长三角及周边地区新污染物治理和引领全国新污染物治理科技发展,南京所于2022年9月成立“长三角新污染物测试与评估重点实验室”

总体目标:围绕新污染物治理技术需求,立足长三角新污染物“筛、评、控”核心工作,解决新污染物筛查与风险管控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强化危害识别-检测溯源-暴露预测-风险评估与管控一体化技术能力,创新长三角区域特色的新污染物筛查与管控技术手段,锻造新污染物测试与评估人才队伍,打造一流的新污染物测试与评估实验室,助力国家和地方新污染物治理推动落实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污染物特征危害识别与评估新污染物精准监测与溯源新污染物环境转归与暴露评估、基于特征效应终点的环境风险评估基于风险的环境管理决策研究。重点开展PBT/vPvB、内分泌干扰物、全氟化合物及二噁英等新污染物测试鉴别、监测溯源及污染治理研究。研究优先评估化学物质筛查、排放测算及环境全过程暴露模拟与定量估算方法,开发化学物质环境暴露评估软件工具,建立环境新污染物靶向非靶向筛查监测方法体系。开发新污染物特征性毒性效应高内涵筛查检测技术,揭示有毒有害物质的特征性效应机制。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与风险评估,开展新污染物风险管控与治理试点,推动新污染物环境治理与有毒有害物质环境风险管控。

成立以任洪强院士为领衔的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高端专家的智库作用,提升我所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技术服务能力。